大河网讯 “我将写一篇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描述在这里所看到的数字化和创新、从3600年前的中国古代到现代之间历史的变迁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了今日之郑州橱窗陈列。”那么,是什么让肯尼亚民族传媒集团记者詹姆士·阿布约·斯玛特(JAMES OBUYE SMART)收获颇丰、写作灵感迸发呢?

  9月4日,参与“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东非11家主流媒体和机构代表16人来到郑州市管城区,走进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地,在古老的夯土城墙旁触摸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没想到在中心城区车水马龙的地表之下竟掩埋着一座来自3600多年前的都城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在讲解员的介绍下,肯尼亚民族传媒集团记者詹姆士了解到,这座建立在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之上的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的修建是为了遗址保护。“前两天接连参观了金融岛、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以及中铁装备等地点,我心中的郑州是现代化的、充满未来感的,而现在我觉得郑州也充满了历史厚重感。”詹姆士·阿布约·斯玛特告诉记者JN江南,郑州的“反差萌”给予了他新惊喜。

  这份历史厚重感来自馆内城摞城遗址断面上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汉、唐、明、清在商城基础上所修建起来的不同时期的地质横截面,来自馆内收藏陈列的自2016年以来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核心区文物保护和片区改造过程中征集和收集的各个时代文物JN江南。除此之外,詹姆士告诉记者,他同样感受到古老的遗址在科技的赋能下,再次鲜活起来。

  “这是商汤数字人,商汤王便是商朝的开国国君。”在讲解员的语音提示下,商汤王的虚拟人物出现在眼前高大的光子透明升降屏之上,带众多非洲友人观看千年前的商都城墙遗址,穿越时光回溯璀璨的中华文明。

  “在这个博物馆内,你可以感受到考古学家在文物遗址保护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也可以直观感受到这座被称作‘天地之中’的城市如今已经变得非常现代化。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栩栩如生,从商朝的农业发展,再到城墙的迭代建筑,郑州城区3600年的‘建城史’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对中国历史文化怀揣强烈兴趣的詹姆士认为,遗址保护工作所展示出的文明的过渡是能够触摸和看到的,能让人们得以看到中国人祖先的生活,这种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有意义。

  肯尼亚民族传媒集团记者詹姆士·阿布约·斯玛特(JAMES OBUYE SMART)。

  想要读懂一座城市,就去参观那儿的博物馆。“3600年前,一个王朝在郑州这里起步。这儿的展品,即所出土的商代文物,都在讲述着灿烂的千古文明。”走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肯尼亚广播公司新媒体部主编马丁·姆旺杰(MARTIN MWANJE)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些象征权力的文物深深吸引了我。”马丁带记者来到一件展品面前,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到陈列在内的兽面纹铜钺。作为镇馆之宝之一,兽面纹铜钺确实象征着王权,商汤王曾以钺号令天下。而钺是最早的工具之一,逐渐演变为兵器,再后来就成了王权的象征。

  “这个青铜器造型大气宏伟,难以想象数千年前的古人的青铜铸造工艺便达到了如此高超的程度。”杜岭方鼎前,马丁拿出手机拍下照片。据介绍,中国历来重视鼎的铸造,视其为国家象征。杜岭方鼎又称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商代造型装饰艺术的典范之作,显示出当时纯熟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同时也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我要将在这里所收获的知识讲给更多人听。”马丁说。

  3600余载,人脉不息,文脉不断,城址不移。历经时代变迁,这座3600年前的大商王朝的开国之都——“亳”,已经发展成今日的国家中心城市JN江南,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逐步获得更广泛的国际关注。(周金淼 李思瑶)江南体育官网